血糖需警惕的三种茶,很多人还在常喝,早知早避坑
2025-11-13 <<返回首页
首先,市售奶茶多使用植脂末(奶精)替代牛奶,植脂末中含有反式脂肪酸(部分产品标注 “0 反式脂肪酸”,但实际可能含有微量,长期累积仍有影响)。反式脂肪酸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,让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下降,即便血糖暂时不高,也会增加未来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。
其次,奶茶中的 “小料” 是隐形的碳水炸弹。珍珠(粉圆)由糯米粉制成,每 100 克珍珠含碳水化合物约 70 克,升糖指数(GI)约 80;椰果、布丁则多添加了白砂糖,进一步升高血糖。一杯加了珍珠、椰果的 “无糖奶茶”,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达 50-70 克,相当于 3-4 碗米饭,饮用后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,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。
即便选择 “全糖奶茶”,情况会更糟 —— 额外添加的蔗糖会让血糖在短时间内突破安全范围。建议血糖偏高者尽量避免饮用市售珍珠奶茶,若实在想喝,可选择 “鲜奶基底 + 无糖 + 无小料” 的组合,且每月不超过 1 次,同时减少当天其他主食的摄入量,避免碳水化合物超标。
上一页下一页
大家都在看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
1